< 所有活動

現當代大中華地區藝術的對話

日期: 2024年6月19日 - 2024年6月19日

[圓桌會議] 現當代大中華地區藝術的對話

 

日期:2024年6月19日(星期三)

時間:下午12時30分至2時(香港時間)

模式:網上以Zoom直播,請預先登記

語言:粵語

 

按此報名 。

 


內容簡介

 

是次活動將討論大中華地區現代與當代藝術所面臨的挑戰,並涵蓋以下主題:傳統與當代藝術實踐的整合、科技對藝術的影響,以及藝術市場的動態。

 

流程

 

水墨藝術與當代文化語境(下午12時30分)

 

二十世紀,傳統水墨開始出現新的突破,產生現代水墨。二十一世紀,進入了網絡、人工智能等科技迅速發展的新時代,在全球化文化思潮的影響下,水墨藝術面臨新的語境。講者以參與組織或策劃水墨展覽的案例和自身創作經驗,從語言實驗,媒介拓展,話語轉向這三個層面,略談水墨藝術在當代文化語境中的演變。

 

講者:王純杰

藝術家、策展人。曾任寶龍美術館總館長、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,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傳媒藝術學院院長、教授,香港藝術發展局視覺藝術組主席。曾擔任「抽象水墨新意象 」聯合策展人(2023)。「林感共生-浦江森林藝術季 」聯合策展人(2023),「大美之頌-雲岡石窟千年記憶與對話」聯合策展人(2020)。「韓國抽象藝術-金煥基與單色畫」策展人(2018), 「敦煌-生靈的歌」聯合策展人(2015),擔任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「山水社會—測繪未來」策展人(2015),馬拉卡什雙年展-喜瑪拉雅美術館「吾鄉吾土」策展人(2014),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聯合策展人。曾獲1999年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訪美考察計畫,97香港藝術家年獎,1989年香港市政局藝術家獎。

 

藝術生產與收藏:國際視野與本土價值之博奕(下午12時50分)

 

藝術生產是和教育有關,香港藝術學院主要教授西方為主的藝術進路和概念,一般都沒有考慮甚至避開市場的需要,然而本土的藏家對藝術的理解以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興趣作收藏基礎,雙方的意圖便出現某種鴻溝。某程度這也是東西方文化隔閡的表象,在市場看到的藝術品也許是一種折衷的存在。

 

講者:陳育強教授

退休中大藝術系教授,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,其後於美國鶴溪藝術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。1989年起於中文大學藝術系任教,主講西方媒介創作課程。他開設的科目主要包括四大領域:繪畫、混合媒介和裝置、公共藝術、香港藝術。

 

抽象藝術在香港及亞洲藝術市場的發展趨勢及挑戰(下午1時10分)

 

講者將探討亞洲抽象藝術的獨特性,揭示其「東方性」如何為這一地區提供獨特的視角。在認識西方對抽象藝術的概念同時,講者嘗試探討著名亞洲抽象藝術的獨特性與差異性,如藝術家趙無極和朱德群、蕭勤、李禹煥等,他們如何開創源於文化傳統的抽象語言,提供了一種著重於作品精神內涵的全新視角。

 

講者:許劍龍

許劍龍為香港著名文化企業家、藝術顧問、策展人以及收藏家,在過去多年一直致力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,尤以推動水墨藝術的市場發展為人熟悉。他是3812畫廊創辦人及主席,創辦水墨現場(INK NOW),曾於2011至2017年擔任香港典亞藝博的聯席主席及總監,並在2015年推出「水墨藝博」。

 

討論(下午1時30分)

評議人:吳秀華博士 |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館長

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,獲藝術史哲學博士,研究中國書畫及現當代藝術,多年來一直教學和策劃藝術展覽,尤重視推廣對傳統藝術的當代演繹。

Social Share Buttons and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